宰牛本是一项谋生的技能,而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却升华为精妙的艺

作者:未知文章ID:80089浏览:

【原文】
    宰牛本是一项谋生的技能,而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却升华为精妙的艺术表演。庖丁说:“臣之所好者,道也,进乎技矣。”技者,技术与技巧也;道者,内在规律也。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、顺势而为,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、出神入化。文艺创作境界之高下,往往与创作者重“技”还是重“道”密切相关。
    诗有诗法,画有技法,对创作者来说,掌握“技”并不太难,只要勤学苦练,便能驾轻就熟。而“道”的境界,则绝非常人所能企及,它需要极精微的感受、极透彻的洞察、极忘我的投入,即所谓“不疯魔,不成活”。就文艺作品而言,“技”表现为形式、工巧,“道”表现为内涵、神妙。同样写夏景,“荷风惊浴鸟,桥影聚行鱼”是“技”,“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”则入“道”;同样是画“深山藏古寺”,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是“技”,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为“道”……
    究竟如何超越“技”的层面,抵达“道”的化境?重视美育是一条切实的路径。蔡元培说:“美育者,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,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。”美育以情感为核心,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,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、美的素养,具有欣赏、创造美的能力。我国传统文化里儒、道、佛三家,审美旨归总体上都是“和谐”。儒家侧重人与人关系的和谐,道家侧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,佛家侧重人与自我内心关系的和谐。雅正、飘逸、宁静之美,表面上各有不同,但究其实质,皆为“和谐”。仁爱、宽恕、谦恭、诚信的道德追求,对立统一、周而复始的圆形思维方式,刚柔并济、阴阳相生的强身健体之道,一同滋养华夏民族的身心与情感,化育“文质彬彬”的完美君子人格。先学做人,后学为文,有坚实的“美育”作为基础,“美术”方能事半功倍、水到渠成。
    那么,艺术创作之“道”,当如何体察、如何感悟?“道”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入体察民生民情,努力开阔视野胸襟,作品才会有深刻的内涵与蓬勃的生命力。生活,是创作的“源头活水”,有了它,才情方能如“万斛泉涌,不择地而出”,一代有一代之文艺,无论形式,还是内涵,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更新、嬗变,只有投身于时代洪流,感受时代的风云变幻,才能产生充沛、澎湃的激情,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动人篇章。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,最能代表时代风貌,引领时代风气。在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新时代,文艺工作者要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、先行者,就要通过更多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的文艺作品,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、时代的进步要求,彰显信仰之美、崇高之美,弘扬中国精神、凝聚中国力量。
    “道”蕴藏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遗产。要多读多学,从中汲取丰厚的营养。一切文学艺术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文化传统。歌德曾说:“每逢看到一位艺术大师,你总可以看出他汲取了前人的精华,正是这种精华培育出他的伟大。”一个人的品格、修养、才思,离不开前人作品的潜移默化。只有善于从前人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,才能强大自己的心灵、高尚自己的品格、丰沛自己的才情、敏锐自己的艺术感受力与表现力,创造出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“大艺术”。
    文艺创作,离不开“技术”的训练,但更得益于“道”的体悟。
    (摘白赵海菱《文艺的“技”与“道”》,《光明日报》2018年12月11日)

【问题】
    1.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
    A.人只有领悟“道”并依“道”而行,才能在行动中达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人化的境界。
    B.文艺创作要超越“技”的层面,抵达“道”的化境,创作者要切实重视美育这条路径。
    C.诗有诗法,画有技法,艺术之“技”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形式与技巧,需要创作者勤学苦练。
    D.艺术之“道”就是有关艺术创作的内涵、神妙与规律,是做人的道德追求与文化遗产。
    2.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
    A.文章首段运用了例证法,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论述了“技”与“道”的内在关系。
    B.文章第二段选取诗句进行对比论证,从理论上详细地分析了“技”与“道”的区别。
    C.文章多处运用了引证法,引用了蔡元培、歌德等人的名言,使自己的论证有说服力。
    D.文章重点论述了艺术创作之“道”,分别从道的内涵、实现道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。
    3.根据原文内容,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
    A.依照原文观点推断,同样写天涯羁旅,“树头蜂抱花须落”是“技”,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则入“道”。
    B.我国传统文化里儒、道、佛三家虽然其内涵各不相同,但究其本质是一致的。
    C.重“技”还是重“道”,关系着文艺创作境界的高下,创作者只能从“道”上下功夫。
    D.文艺代表时代风貌,引领时代风气,文艺工作者也必将通过优秀作品书写时代的要求。

【参考答案】
    1.D
    2.B
    3.A
 

顶一下
0
0%
踩一下
0
0%
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
推荐文章
  • 鹧鸪天·和昌父

    【原文】 鹧鸪天 和昌父① 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。渊明把菊对秋风。细看爽气今犹在...

  • 山房春事(其一)

    【原文】 山房春事(其一) 唐 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,戏蝶游蜂乱入房。 数枝门柳低衣...

  • 彭蠡湖中望庐山

    【原文】 彭蠡湖中望庐山 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,舟子知天风。 挂席候明发,渺漫平湖中...

  • 雁门太守行

    【原文】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。 角声满天秋色里,塞上燕...

  • 劳动的好时光

    【原文】 劳动的好时光 张海龙 ①一直记得海子的一句诗:那是我们劳动的好时光,朋友...

  • 行路难·其一

    【原文】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羞直万钱。 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...

信彩